T386 新疆伊宁县潘津乡乌鲁木—吐拉苏一带金矿勘探

勘查项目名称

新疆伊宁县潘津乡乌鲁木—吐拉苏一带金矿勘探 

勘查面积

18.49km2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勘查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北吐拉苏一带,距伊宁县约55km处,道路通过维修较好,伊宁市和伊宁县之间一公路可以到达,生活物资采购、取水等比较方便,地理坐标:东经81°4454″~81°4839″、北纬44°14030″~44°1630″。

    勘查区绝大多数为中高山区,位于博罗科努山(天山山脉的支脉南侧山麓),北高南低,海拔从1650m2150m,相对高差500m以上。勘查区内水系为常年水系,由东流向西,河流两岸由石灰岩组成深而窄的峡谷,气候为多变的山区气候,多阵雨,日温差在摄氏1020度左右,勘查区草地广布,部分坡谷地带耸立着针叶松。

    区内无常年居民,秋季有零星居民放牧,区内生产及生活物资可从伊宁市和伊宁县供给,区内以牧业为主,510月为放牧的最佳季节,每至夏季,牧草丛生,是良好的天然夏牧场,夏季秋节吐拉苏有一巴扎,可购买简单物资,工业欠发达,在勘查区南东有阿希金矿,近年来已经建成1000/日处理的金选厂;工区南有伊宁县煤矿,年产约100万吨,可提供燃料,上述两处矿山的建成投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振兴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根据国家新疆岩石地层区划的划分,勘查区所在的吐拉苏金矿带隶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中天山地层分区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其南、北分别毗邻伊宁地层小区和温泉地层小区。现按大地构造演化不同阶段及相应沉积特征,将区域上的地层分为基底岩系和盖层岩系两大部分。

吐拉苏火山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由变形、变质程度及沉积特征完全不同的二个构造层组成。下部构造层是历经多次构造变动固结的前震旦系变质褶皱基底;上部构造层是基本未变质的震旦早古生界陆棚浅海相沉积岩系构成。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呼独克达坂组灰岩(O3h4ls),上泥盆统吐呼拉苏组砾岩(D3t),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酸性凝灰岩(C1a2),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火山碎屑岩段(C1a4),第三系上新统独山子组砾岩、砂砾岩(N2d);第四系洪冲积物、残坡积物、风成黄土(Q4)。

工作区可见明显构造为断层,主要为断裂构造,该区断裂分布一般以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为主,对成矿有重要意义的断裂为南北向F1断裂,该断裂规模较大,为主要的控矿构造。

勘查区未见侵入岩出露,而火山岩是叠置在前震旦系和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的石炭系火山岩系,在本区占有重要位置,对金矿和铅锌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在空间上有广泛分布,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分布在吐拉苏火山盆地边部或呈似环状分布在早古生代地层周围,或呈近南北向展布在吐拉苏火山盆地中心部位。与下伏呼独克达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流纹岩、凝灰质角砾岩和含角砾、硅化流纹岩构成,以流纹岩为主东西、南北向均有出露。

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与下伏呼独克达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上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凝灰质角砾岩整合覆盖。主要由岩屑火山凝灰岩和玻屑熔结凝灰岩构成,未见安山岩出露。

已开展工作

该矿权区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人进行过采矿,开凿沿脉坑道250多米,多处穿脉坑道,现已部分垮塌。 2006年施工了2个钻孔,其中DD06MIL001号孔在41-42米处见金0.38g/t;在50-57米处件锌2.13%2.13%0.01%0.01%1.28%3.24%0.41%;在76-78米处见铅0.72%,>2.50%,锌>5%。后施工DD06MIL002号孔,由于钻孔倾向和矿体倾向一致,未打到矿体;

2010年新疆金川公司委托四川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对该区进行了普查,完成15千地质草测38.5212km212千地质草测5 km212千地质剖面2333m,采集岩屑样11件,岩石薄片19件,光谱样123件,全分析1件。

2012年新疆金川矿业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11万土壤测量化探工作8.1km2,采集土壤样品1882个,钻探4个共907.99米,探槽398.46m³。

4、矿体特征

 1)、铅锌矿体特征

吐拉苏铅锌矿化体位于F1断层两侧,闪锌矿、方铅矿以充填方式为主,沿断裂走向近南北向展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形态规模受构造断裂裂隙控制,含矿层位为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流纹岩(C1d)。该矿体由3条刻槽取样槽控制,分别为KC-00KC-01, KC-02,均为穿脉取样;矿体呈陡倾斜的层状、似层状产出,倾向95°~102°,倾角65°—80°,产状与断层产状基本一致,较陡。矿体近南北向延伸430m,倾向延伸50m,最薄2.4m,最厚3.9m,一般厚度24m;矿体最高品位铅4.95%,锌9.00%,最低品位铅2.84%,1.15%,平均品位为铅3.90%,锌5.10%;为发育于流纹岩中的断裂带充填交代脉状铅锌矿。

    2012年在该地区施工4个钻孔,均见到了较好的Pb Zn Ag矿体。地表槽探工程也见到了较好的Pb Ag矿体,厚度4.4mPb3.55%Ag64.6g/t;矿体下盘还见到了7.1m厚的Zn矿,平均品位1.36%  

2)、金矿化

    2010年普查工作在中部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四岩性段中采样分析发现其金元素含量一般高于背景值,光谱样显示石英脉中Au含量高者可达0.68g/t,对本区找Au提供了指示作用。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Cu Pb Zn Ag平均品位分别为0.16% 2.41% 3.00% 52.08 ×10-6

资源(储)量

   探矿工程目前估算332+333铜铅锌银矿石量45.814万吨,Cu+Pb+Zn金属量25102tAg金属量23858kg Cu Pb Zn Ag平均品位分别为0.16% 2.41% 3.00% 52.08 ×10-6

6、找矿前景分析

1F1断裂两侧ZnHg AsAgPbAu等元素组合异常较好,化探异常长度大于3000m

2、北部第四系黄土覆盖区的1万土壤测量化探工作共圈出AuAsSbHg综合化探异常18处,其中AuAsSbHg10号化探异常,异常各相关元素组合好、异常有浓集中心,值得进一步工作。

3、勘查区出露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和奥陶系石灰岩,是该地区找金的重要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