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26 新疆若羌县碎岩山铜多金属矿

勘查项目名称

新疆若羌县碎岩山铜多金属矿

勘查面积

21.37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 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工作区交通方便,从若羌县城出发沿新315公路,向南东方向(石棉矿方向)行车240km后到拉配泉路口,往拉配泉方向120公里即可到达工作区;或从青海花土沟向北沿大通沟北山北铜银矿方向行驶约98公里到达工作区。

工作区地处阿尔金山山脉,海拔高度一般为32004000m,区内切割深度大,一般500700m,属于中高山地区。沟谷发育,水系呈典型的树枝状。山坡陡峻,尤其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峡谷遍布,悬崖绝壁众多。在第三系发育地段,常形成狭窄的蛇曲状深谷。在近山麓地带,发育着风蚀洞穴地形。工作区没有常年性及季节性河流。雨季或春季融雪期有暂时性水流或洪流,旱季干涸。

工作区内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变化大,属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年降水量不超过40毫米,而蒸发量在1500-2000毫米;是我国最干旱地区之一。气温变化较大,七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5℃,1-2月份最冷可达-40℃。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多风,尤以春季为最多。主要风向为西北和东北,次为东西。最大风力可达810级。5-9月中旬最适宜野外调查。

工作区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普查区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较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铁、铜、银、盐、煤、石膏等;野生珍贵动物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青羊、大头羊、狐狸等,属于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经济落后,无水电、工业等设施。工作和生活物资需从花土沟和依吞布拉克镇拉取。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矿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阿尔金山中段,柴达木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的交接部位。北为塔里木盆地,南为柴达木盆地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古生界、新生界。中-新太古界米兰岩群(Ar2-3M)为一套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麻粒岩,其间灰绿岩脉发育,中-新元古界蓟县系地层主要为典型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古生界奥陶系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成的槽型沉积。

3、已开展工作

4、矿体特征

  1、通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13种单元素异常,综合异常9个;圈定找矿远景靶区3个。元素异常有以下特点:

①矿区东侧Ⅲ-D-2PbZn多金属找矿远景靶区,由HS-D-4HS-D-5HS-D-8HS-D-94个综合异常组成。在异常南侧局部取样有强烈的铅铜矿化,铅品位8.34-11.86%,铜品位0.18-0.22%

②矿区西侧Ⅲ-D-1PbZnAg多金属找矿远景靶区,由HS-D-1HS-D-6HS-D-73个综合异常组成,呈未封闭的南北向延伸,由呈北东向分布的构造破碎带引起,有利于受断裂裂隙控制的热液型脉状矿床或矽卡岩型矿床。

③不同元素高值带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PbAu素主要呈NE向展布,反映其受NE向的断裂控制; NiCoZn元素主要呈NW向展布,反映其受NW向的断裂控制。

 2、区内发现数十条蚀变破碎带,其中规模较大且褐铁矿化发育者9条,金、铅锌矿化蚀变带各一条。蚀变破碎带走向多数呈北东、北东东,次为北西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带上破碎蚀变发育,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断裂。

总体来看,该区区域金属元素富集较明显。工作区内沿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或破碎蚀变带有不同元素的线性富集特点,并在局部形成铅铜矿化。显示了该区有一定的多金属成矿价值。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6、资源(储)量

7、找矿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