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71 贵州省黎平县中黄金矿详查

勘查项目名称

贵州省黎平县中黄金矿详查

勘查面积

62.56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勘查区位于黎平县城北北东约30°方向平距约20km处,辖属黎平县高屯镇。黎平至天生桥旅游公路即黎平至广西高安公路改造工程经过矿区。交通主干线202省道经过黎平县高屯镇,矿区西部距黎平-锦屏公路15km,东部距黎平-靖县公路15km,属低山丘陵地形,构造剥蚀-侵蚀地貌,海拔标高400-1100m,相对高差多为200m以下。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黎平县中黄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带,江南台隆的南西段,雪峰隆起的边缘带上,与湘西和黔东的绝大多数脉型金矿床(点)同属于一个构造层。区域上出露地层以晚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为主,次为南华系、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等地层零星分布。下江群自下而上分为清水江组、平略组、隆里组三个地层单元,主要岩性为变余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及变余凝灰岩等。南华系、震旦系由含砾泥质岩、粉砂岩、杂砂岩、硅质岩和白云岩等构成;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为黑色页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粘土、砂、砾等海相及陆相沉积建造。

3、已开展工作

前期完成11万地质填图40平方公里,探槽428立方米,老硐编录450米,化学样50件。

4、矿体特征

区内发现的含金属硫化物硅化带(矿化蚀变带),受控于北东向次级断裂,矿化岩性为下江群隆里组第二段(Qb 2xj 12)变余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矿化蚀变带出露宽2-3m,断续延伸约1500m,呈北东向展布,其倾向北西,倾角30-40度。带内岩性破碎,硅化强烈,并见石英细脉充填,石英脉多遭受几个期次的破坏-胶结-再破坏作用。毒砂、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呈豆状、星点状、小团块状分布于硅化带内,其分布不均。毒砂呈长柱状,银色-银灰色,粒径1-2mm,黄铁矿呈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晶形产出,粒径1-1.5mm。局部金属矿物氧化后呈红褐色斑块状或斑点。经探矿工程揭露控制,于含金属硫化物硅化矿化蚀变带内圈定金矿(化)体1个。金矿化体由LD1工程控制,控制延伸长约50m,单工程Au品位极值为0.23-1.40×106,,平均1.29—1.35×106,平均厚1.0—1.07m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为石英脉型金矿,以及含硫化物硅化带蚀变型金矿。单工程Au品位极值为0.23-1.40×106

6、资源(储)量

未估算资源量。

7、找矿前景分析

黔东南地区金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较好,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黎平县中黄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带,江南台隆的南西段,雪峰隆起的边缘带上,与湘西和黔东的绝大多数脉型金矿床(点)同属于一个构造层。区内经历了武陵、雪峰、燕山等多期次构造运动,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主要为宽缓褶曲(背斜、向斜),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常被北东东、北西向断裂所错移,主要有区域性杨家寨复式背斜南段的同古-三什江背斜。断裂主要呈北东向、北北东向,主要有区域性大稼压扭断裂、三什江断裂(F4)及北东向同古断裂。区域内金矿(床)点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金矿带沿北东向背斜分布,矿(床)点常产于北东向背斜与北东东向、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北东东向、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背斜交汇部位的次级断裂、层间破碎带常为金矿体富集部位。中黄金矿即位于北东向同古-三什江背斜与北北东向三什江断裂交汇处,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