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矿体35个。按矿种详查区内圈定钼矿体18个、铜矿体9个、铜钼矿体5个、铁矿体3个。按规模大小依次为钼矿体、铜钼矿体、铁矿体、铜矿体,最大的为Ⅱ2-1钼矿体,其次为Ⅱ4-1、Ⅲ2-1和Ⅲ1-1钼矿体。以下按矿体类型对矿体特征叙述。
(1)钼矿体
主要赋存于Ⅱ、Ⅲ号矿化带内。Ⅱ2-1号矿体为主矿体,Ⅱ4-1、Ⅲ2-1和Ⅲ1-1号矿体次之,其余均为单工程控制的小矿体。
①Ⅱ2-1号矿体
由辉钼矿化矽卡岩及矽卡岩化花岗岩组成,主要由16至24线14个见矿工程控制。呈脉状分布于14~24线间,控矿标高140~-285m。矿体走向58~75°,倾向南东,倾角61°~72°。矿体长度140~500m,平均300m左右,倾斜延深120~450m,0m标高以下呈楔形尖灭于20线,局部膨胀狭缩无分支复合现象。矿体厚度一般1~6m,最大13.22m(CK16-1),最小0.25m(ZK24-3),平均厚度4.16m,厚度变化系数 102%,属不稳定类型。矿体钼品位一般0.03~1%,单样最高4.65%,平均品位0.207%,样品品位以0.06~0.5%的样品的频率最多,占样品总数的68%(如图4-2),品位变化系数183%,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矿体。矿体深部及两侧基本封闭。
②Ⅱ4-1号矿体
为盲矿体,由辉钼矿化矽卡岩及矽卡岩化花岗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组成,主要由14至18线9个见矿工程控制。呈脉状分布于12~20线间,控矿标高140~-200m。矿体走向61°,倾向南东,倾角58°~67°。矿体长度175~275m,平均220m,呈上窄下宽不规则状。倾斜延深290~370m。矿体厚度一般1.5~4m,最大7.77m(ZK14-1),最小0.76m(ZK14-3),平均厚度3.87m,厚度变化系数93%,属较稳定类型。矿体钼品位一般0.031~0.48%,单样最高4.81%,平均品位0.289%,品位变化系数206%,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矿体。矿体深部两端未封闭。
③Ⅲ2-1号矿体
为盲矿体。由辉钼矿化矽卡岩组成,主要由ZK18-5、ZK20-5、ZK24-2三个钻孔控制。呈脉状分布于18~24线间,控矿标高90~-190m。矿体走向73~75°,倾向南东,倾角66°~69°。矿体长度100~400m,平均200m左右,倾斜延深130~330m,呈楔形尖灭于20线。矿体厚度0.57~5.43m,平均厚度3.09m。矿体钼品位一般0.03~0.14%,平均品位0.355%。矿体深部(20线)尚未尖灭,两侧基本封闭。
④Ⅲ1-1号矿体
为盲矿体。由辉钼矿化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组成,主要由ZK20-4、ZK20-5、ZK24-4三个钻孔控制。呈脉状分布于18~24线间,控矿标高100~-240m。矿体走向64~74°,倾向南东,倾角64°~74°。矿体长度50~250m,平均150m,倾斜延深130~330m,呈近直角三角形尖灭于20线。矿体厚度0.58~7.71m,平均厚度3.44m。矿体钼品位一般0.032~0.3%,单样最高2.13%,平均品位0.215%。矿体深部(20线)尚未尖灭,两侧基本封闭。
(2)铜钼矿体
指铜钼共生矿体。主要赋存于Ⅰ、Ⅱ号矿化带内。以Ⅱ3-1、Ⅰ4-1号矿体规模较大,其余均为单工程控制的小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总体分布在14线~28线之间,赋存标高160m~-490m。
①Ⅱ3-1号矿体
由辉钼矿化(矽卡岩化)花岗岩、矽卡岩及透辉大理岩组成,位于Ⅱ2-1上盘水平距5-10m。主要由14至18线9个见矿工程控制。呈脉状分布于12~18线间,控矿标高150~-270m。矿体走向57~70°,倾向南东,倾角61°~68°。矿体长度100~200m,平均150m,倾斜延深260~390m,近地表100m标高以上,矿体具向NEE侧伏规律。矿体厚度一般1.2~2.31m,最大5.25m(地表K18-2),最小0.53m(CK16-2),平均厚度2.23m,厚度变化系数 57%,属稳定类型。矿体钼品位一般0.036~0.263%,单样最高达2%,平均品位0.156%,品位变化系数199%,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矿体;伴生钼品位为0.028%;矿体铜品位为0.429~1.50%,平均0.82%。矿体深部及两侧基本封闭。
该矿体最大特点是矿体上部(80m标高以上)为钼矿;中下部(80~-160m标高)16线附近为铜矿;中下部(-10~-250m标高)14线附近为钼矿;局部(80~-10m标高)14线附近为铜伴生钼矿)。
②Ⅰ4-1号矿体
为盲矿体,由黄铜矿化、辉钼矿化矽卡岩化组成,主要由ZK28-5、ZK28-1、ZK24-1三个钻孔控制。呈脉状分布于24~28线间,控矿标高115~-150m。矿体走向61~65°,倾向南东,倾角66°~72°。矿体呈近等边三角形,最大长度270m,倾斜延深最大300m。矿体厚度0.62~3.62m,平均厚度1.84m。矿体钼品位一般0.037~0.53%,单样最高达3.31%,平均品位0.143%,品位变化系数228%,属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矿体;矿体铜品位为0.63%(为ZK24-1单工程单样)。矿体深部及两侧基本封闭。该矿体特点是钼局部共生铜矿,即总体为钼矿,东部共生铜。
(3)铜矿体
主要赋存于Ⅳ号,其次Ⅰ、Ⅱ号矿化带内。均为单工程控制的小盲矿体。矿体呈脉状,主要分布在0~10线,其次为20~28线之间,赋存标高140m~-430m。
(4)铁矿体
受控于荆山群冶头组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矿体呈脉状,分布在0~12线之间,赋存标高105m~-320m。以Fe5规模最大。其它两个矿体规模较小。
Fe5铁矿体:由含磁铁矿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矿化大理岩组成,由TC4-2和ZK4-1控制。呈脉状分布于2~6线间,控矿标高105~-100m。矿体走向75°,倾向南东,倾角67°~70°。矿体呈楔形,长度100m,倾斜延深230m。矿体厚度5.06~5.38m,平均厚度5.19m。TFe品位17.03~42.17%,平均27.37%,mFe品位为13.26~40.34%,平均25.15%,矿体深部及两侧基本封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