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10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格艾三号地区金矿详查

勘查项目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格艾三号地区金矿详查

勘查面积

10.29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矿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地理坐标(西安1980坐标):

东经:110°5328″~110°5727″,北纬:41°0901″~41°1025″。矿区南部有武川至固阳公路通过。矿区至公路有乡通柏油路相连。距离6公里,交通方便。区地处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北侧,属低山丘陵区。海拔1750~1850米,相对高差50100米。属大陆干旱性气候,最高气温31.4  ,最低温度-34.4℃ ,温差较大。雨季集中在六八月份。年降水量259.7414.9mm。年蒸发量1634.62008.5mm 。冰冻期由10月至翌年5月。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矿区附近无区域性大地构造通过。

中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岩性:上部为灰绿色角闪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灰绿色二云片岩、暗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

岩浆岩,吕梁期:(δ021(1))混合岩化,片理化黑云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在工区内广泛出露。岩性特征:压碎黑云石英闪长岩,暗绿色,半自形粒状碎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45%,角闪石20%,石英15%,黑云母10%。区内脉岩较为发育,常见的有石英脉,花岗细晶岩,花岗伟晶岩,霏细岩,石英斑岩,脉岩受构造控制,在地表呈蛇形蜿蜒展布,具有追踪张裂的特征。

矿区内无区域性大构造。小规模断裂有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且都为脉岩充填。

3、已开展工作

1957年,内蒙古地质局呼和浩特幅地质队进行了1100万地质测量,著有“1959年呼和浩特幅地质报告”。

1972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开展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著有“K-49-XX VII幅地质测量报告”

1980年,内蒙110地质队开展15万路线地质金矿普查,提交了“武川县西部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2012-2013年,内蒙古泰达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本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金矿(化)体9条。

4、矿体特征

格艾三号勘查区发现含金矿(化)体9条,编号为1-9号矿脉。

1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西部,矿体走向130度,倾向220度,倾角85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50m,厚度0.30-0.5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由于地表破坏严重,露头已被采空,施工探槽2条,取样4件,金品位最高为1.45×10-6

该矿体最早被村民发现后乱采,以小浅井和采坑形式开采,民采采空区垂深20-30m。后内蒙古彤力矿业公司以斜井形式开采,斜井长230m左右,采空区垂深60-70m,目前由于浅井和斜井均已坍塌,无法编录和取样。前期共施工钻孔4个,其中西部有1个钻孔(ZK7-2)对内蒙古矿业公司2005年物探V8测定的激电异常进行了深部验证。

施工的4个钻孔,有3个钻孔见到石英脉,且矿化较好,但金品位均低于1.00×10-6。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矿区金元素分布极不均匀造成的。前期完成的钻孔ZK0-2中石英脉1.60,但化验品位均仅为0.100.27×10-6之间;钻孔ZK7-2中石英脉品位仅为0.12×10-6;钻孔ZK8-2中石英脉品位最高仅为0.35×10-6

2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东部,中心点坐标:X4559445Y495646。矿体走向110度,倾向20度,倾角68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00m,厚度0.30-0.5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施工探槽3条(TC2-1TC2-2TC2-5),取样7件(S-1S-7),金品位最高5.12×10-6

3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东部,矿体走向80度,倾向350度,倾角68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500m,厚度0.20-0.5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施工探槽8条,取样43件,见矿探槽有TC1-31TC1-11TC1-7TC1-23,金品位分别为0.252.860.800.14×10-6

3号脉在11勘探线即探槽TC1-11(金品位分别为2.86×10-6)处布置1个钻孔(3ZK11-1),钻孔深度251.40m,未见石英脉,取样5件,金品位均小于0.50×10-6

4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东部,矿体走向50度,倾向320度,倾角68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00m,厚度0.20-0.3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施工探槽3条(TC4-0TC4-5TC4-9),取样9件,金品位分别为60.4811.850.14×10-6。该矿脉两端均被农田覆盖。

4号脉共施工钻孔3个,在9勘探线即TC4-9(金品位分别为60.48×10-6)处布置1个钻孔(4ZK9-1),钻孔深度134.40m,未见石英脉,取样31件,金品位均小于0.50×10-6。在5勘探线即TC4-5(金品位分别为11.85×10-6)处布置2个钻孔,其中1排孔(4ZK5-1)钻孔深度68.90m46m处见石英脉,且矿化较好,取样5件,金品位最高为0.35×10-62排孔(4ZK5-2)钻孔深度137.40m,未见石英脉,取样15件,金品位均小于0.50×10-6

5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南部,矿体走向50度,倾向320度,倾角68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00m,厚度0.20-0.3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施工探槽4条,取样15件,单工程见矿,金品位最高为4.21×10-6

6号金矿脉:位于勘查区中南部,矿体走向50度,倾向320度,倾角68度左右。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00m,厚度0.10-0.30m,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施工探槽2条,取样7件,单工程见矿,金品位最高为1.55×10-6

7矿脉施工探槽4条,单工程见矿,金品位分布为0.000.128.354.35×10-6

8矿脉施工探槽4条,金品位分布为0.000.150.140.230.80×10-6

9矿脉施工探槽1条,未揭露到矿体,前期拣块样金品位为1.15×10-6

由于134号矿体地表探槽揭露品位较好,共施工了8个钻孔,金品位均小于1.00×10-6。。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矿区金元素分布极不均匀造成的。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斜长石等。

矿石类型:石英脉型为主,蚀变岩型次之。

地表金品位最高60.48×10-6

6、资源(储)量

    未估算

7、找矿前景分析

本区含金矿脉较多,以石英脉为主,次为蚀变岩型。

地表民采矿坑广布,沟谷内普遍含砂金。

3号矿体长度500m左右,相对规模较大,有进一步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