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13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家店地区金矿详查

勘查项目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家店地区金矿详查

勘查面积

5.67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矿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管辖。地理坐标(西安1980坐标):东经:111°2657″~111°2957″,北纬:40°5531″~40°5730″。南部有京(北京)—包(头)—兰(州)铁路、G6高速公路、110国道,东部有省道S204呼(和浩特)—武(川)—百(灵庙)公路,横跨南北南距呼和浩特市17.5km,北距武川县18km,交通较为便利。矿区地处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北侧,属中山丘陵区。海拔1017米-2324米,相对高差200米-80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1.4,最低温度-34.4℃,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雨季集中在六-八月份。年降水259.7414.9mm,年平均360.4mm。年蒸发量1634.62008.5mm 。冰冻期由10月至翌年5月,最大冻土厚度1.5m。一般风速35m/s,最大风速24 m/s。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属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劳力较缺。该区无任何工业,改革开放后,采矿业迅速发展,以采金、银、铁为主,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之内蒙台隆,阴山断隆大青山复背斜北翼,临河—集宁深大断裂北侧。

矿区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中元古界马家店群(Pt2mj)和新生界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太古界乌拉山群(Ar2wl),乌拉山群为矿区出露之主要地层,亦为赋矿围岩。由一套中深变质岩层组成。呈开阔平缓向斜形态产出。该套地层与马家店群呈断层接触。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两个岩组,第一岩组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由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及长英质糜棱岩组成;第二岩组分为三个岩段,第一岩段为透闪石化、蛇纹石化大理岩和片理化、糜棱岩化白色大理岩;第二岩段为厚层状硅化大理岩(摩天岭金矿的赋矿围岩);第三岩段为蛇纹石化大理岩,仅零星出露。

矿区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为吕梁期二长花岗岩(ηγ22),呈不规则岩株状或岩枝状侵入乌拉山群和马家店群地层中中元古代二长花岗岩(ηγ22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和西北部。呈不规则岩株状和岩枝状侵入于乌拉山群和马家店群地层中,出露有三处。岩株长轴呈北西向展布。岩石为灰白色,变余花岗结构,压碎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铁质物组成。由于受应力作用,矿物以压碎、碎裂为主,矿物粒径一般在0.3-1.5mm之间。酸性斜长石约占35%,钾长石约占30%,石英约占25%,黑云母约占5%,绢云母<5%,铁矿物,锆石少量。在二长花岗岩体中见有地层(大理岩)残留体。矿区出露的脉岩有:石英脉、花岗岩脉、安山玢岩、辉绿岩与辉绿玢岩脉等。

矿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褶皱构造主要位于井尔梁复背斜北东翼、推复构造摩天岭弧形韧性剪切糜棱岩带逆掩断层内侧。与成矿有关的为巨金山复背斜和巨金山正断层。

褶皱构造,摩天岭向斜,发育于乌拉山群第一、第二岩组中。呈一开阔宽缓向斜构造,褶皱轴为北西向,南东端为向斜仰起端,向北西倾伏。向斜核部为乌拉山群第二岩组第二岩段(Ar2wl2-2),向斜两翼依次为第二岩组第一岩段(Ar2wl2-1)和第一岩组(Ar2wl1)。南西翼受岩体侵入和断裂的破坏而不完整。

断裂构造,摩天岭弧形韧性剪切糜棱岩带:该带呈近南北向展布的弧形通过矿区的东部和南部,弧顶向南东凸出。主要由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质糜棱岩及透闪石化、糜棱岩化大理岩组成。糜棱岩带宽40-200m。北段:倾向西,倾角20°-35°。南段:走向逐渐转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19°-41°。经ZK001深孔验证,在孔深406-454m之间,乌拉山群地层与马家店群地层之间存在着三层玻状岩(假熔岩)和镜面超糜棱岩。累计厚度为7.84m,主要是属于高度糜棱岩化产物,是动力变质过程中挤压摩擦剪切作用形成高温环境,使碳酸盐矿物分解,在封闭缺氧的环境下形成炭质,表明两套地层之间有一个由于推覆形成的构造滑动面,是乌拉山群地层超覆于马家店群地层之上,并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摩天岭金矿就赋存在糜棱岩带的上盘次级层间断裂之中。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为一系列的脆性层间逆掩断裂构造。均属于摩天岭弧形糜棱岩带的同期断裂,由近于平行的一系列压扭性逆掩断层和糜棱岩带组成。在矿区内共发现有15条逆掩断层,是该矿床的控矿或熔矿构造。此组断裂多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和南部,断层产状基本与地层产状一致。东部断层走向变为265-275°,倾向335-5°,倾角30-40°。

北东东向、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包括F1F2F3,规模较大,因露头不佳,向西端延伸尚未查清。断裂宽2-9m,均由红色断层泥组成。

北西向断裂构造,多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分早晚两期。早期张性正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通道。充填有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脉。晚期张性断裂有F4正断层,由构造角砾岩组成。产状:倾向南西,倾角57°。错断了北东向断裂并破坏了含矿层。

3、已开展工作

1957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局921队及内蒙古自治区水文队先后进行120万第四纪水文地质测量,著有“K-49-XX Ⅷ幅地质测量报告

1957年内蒙古地质局呼和浩特市幅地质队进行1100万地质测量,著有“1959年呼和浩特幅地质报告

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区测队开展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著有“K-49-ⅩⅩⅧ幅地质测量报告

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110地质队开展15万路线地质金矿普查,提交了武川县西部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分阶段进行了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测量,提交有大青山中段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

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物化探队进行了以找金为主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了东伙房金异常,提交了武川县蘑茹窑-庙沟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普查工作成果报告

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院在对大青山地区120万化探异常检查中发现了摩天岭金矿,同年秋天在摩天岭北部4km的巨金山发现了巨金山金银多金属矿体,次年该院在该区开展了20km212万化探及物探(激电中梯、高精磁)工作,在工作区共发现和圈定出2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壤金异常,其中10个异常为摩天岭外围异常。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化探异常,其中金银异常呈北西向展布,但在南部较强,铅锌多金属异常则见于中部,而北部则以铁锰元素异常为主,形成了自南向北异常由低温元素向中温元素组合、高温元素组合渐变的元素水平分带特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在本区选出了15千加密区,结果在测区内发现了AP2AP3AP4异常,经工作发现了金矿体,同年9月内蒙古102队对巨金山多金属矿进行钻探工作,在100m处发现金银多金属矿体。

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在庙沟—东河子地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金异常39处,后经工作证实,摩天岭金矿、卯独庆金矿、哈拉沁金矿与As-42As-13As-12号异常吻合。19891990年,我队在乌拉山—大青山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金异常106处,其中哈达门沟测区的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良好。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完成武川县巨金山工区1/2万激电测量报告,共发现激电异常4处。

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提交了武川县巨金山工区15千化探详查工作报告,圈定8个金异常带27个金异常,4个银异常带12个银异常。

199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110队、103队在测区东北部纳令沟、东部摩天岭地区开展金矿普查,发现了东伙房、摩天岭金矿床。

90年代初,武警黄金第二支队进入该区,在原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物化探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金为主的地质找矿工作。

2000年武警黄金第二支队预查组对大青山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的岩金地质调查工作,其方法为1/5万路线地质调查;1/20万区域异常检查;找矿信息的搜集及实地踏查,并结合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调查金矿化点90处;1/20万区域异常检查6个,即Cu6Pb3Pb4Ni3PbZn8Cu1,发现了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金矿化点14处。并对武川县公合义等几处有望矿点进行稀疏的槽探工程揭露工作,初步了解各类含金地质体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及含金性,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另外物化探中队对丰镇市对九沟地区1999年所圈定的9个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进行了查证工作。

2002-2003年武警黄金第二支队对此项目进行调整,在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开展了地质、物化探综合性基础普查和研究工作,其中武川县巨金山地区获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巨金山地区提交预测资源量(3341132kg

2006年由内蒙古义民资源勘查与环境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对摩天岭矿区Ⅲ、Ⅳ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摩天岭矿区Ⅲ、Ⅳ矿段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家店地区金矿”进行勘查工作,采用槽探、钻探、坑探等技术手段,对探矿权区域内的矿体进行普查工作。于20131月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马家店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3、矿体特征

矿区内目前发现含金矿化蚀变带八条,分别编号为Au1Au2Au3Au4Au5Au6

Au7I 号矿体。其中Au1Au2两条蚀变带规模较大,经过以往工作,在该蚀变带中发现金矿体(金矿脉);Au3Au4规模较小,但含金高,基本上为小的金矿体。Au5Au6Au7为新发现矿体,仅进行了地表踏勘及追索,采取部分捡块样。I 号矿体具一定规模。

Au1,为一条含AuAgPbZn多金属蚀变带,长约2400m,赋存于中元古界马家店群大理岩中,脉体地表覆盖较深,未见出露。

Au2,位于1号脉南,与1号脉分别处于一个向斜的南北两翼,为一条硅化大理岩,围岩为马家店群大理岩。该脉在地表蚀变较强但不完整,竖井和坑道中所见为较稳定的硅化大理岩,倾向45-50°,倾角45-55°,地表出露长度约400m,厚0.40-0.90m,可见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

Au3Au4,在Au1Au2体的旁侧尚有一些小的含金矿化蚀变带,分别为Au3Au4,该矿化体已有前人施工有槽探。

Au5,位于2号脉东南,与2号脉产状相近,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中,围岩为马家店群大理岩、变质砂砾岩。该脉在地表较连续,倾向45°,倾角45-50°,地表出露长度约300m,厚0.20-0.70m,可见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

Au6,位于5号脉南,与5号脉近平行产出,二者相距约80m,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中,围岩为马家店群大理岩、变质砂砾岩。该脉在地表较连续,倾向50°,倾角45-55°,地表出露长度约200m,厚0.20-0.50m,可见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

Au7,位于6号脉南,与6号脉近平行产出,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中,围岩为乌拉山群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该脉在地表较连续,倾向40-50°,倾角50-55°,地表出露长度约250m,厚0.30-0.80m,可见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

Ⅰ号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地表控制长度96 m,沿倾向控制斜深250 m,矿体平均厚度3.92m,厚度变化系数66.71%,平均品位1.65×10-6,品位变化系数90.31%,矿体产状倾向28°,倾角3246°。其岩性为褐铁矿化绢云绿泥千糜岩。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绿片岩型为主。

Au1号矿脉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一〇二地质队在该区进行异常查证时施工了一个钻孔,孔深186.97m,在146.17-150.02m处见有一层含金蚀变带,品位为0.0310.00 g/t,而此段银含量较高且连续,品位在16.70-1936.75 g/t之间,且含金部位银含量也显著增加。现在施工的竖井在该处也见到了含金地质体,为蚀变岩型,产状221°∠63°,沿脉长64m,厚1.203.00m,单工程品位为1.92-5.63 g/t,但品位不连续。根据该钻孔资料,在该处圈定一个工业矿体,矿体长200m,平均水平厚度1.49m,垂深145m,平均品位3.67g/t,探获预测资源量(334947kg。同时还圈定了银、铅、锌矿体,平均水平厚度1.98m,品位分别为583.22g/t4.78%0.753%,金属量分别为200t16386t2581t

Au2号矿脉单工程品位在3.04248.58 g/t之间,平均品位7.96g/t,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91kg

Au3Au4号矿脉,规模不清,金品位1.07-16.35g/t,在Au3号矿脉中发现有明金。

Au5号矿脉,地表取捡块样6件,最高品位为18.26g/t,最低品位为2.95g/t,平均8.46 g/t

Au6号矿脉地表取捡块样4件,最高品位为12.33g/t,最低品位为1.68g/t,平均6.52 g/t

Au7号矿脉地表取捡块样4件,最高品位为23.74g/t,最低品位为0.82g/t,平均9.37 g/t

Ⅰ号矿体平均品位1.65 g/t

6、资源(储)量

   经普查Ⅰ号矿体求得333+334(?)矿石量229128.09吨,金金属量255.2kg,平均品位1.02-4.36g

/t

   经探矿平巷及坑道钻初步控制,预测远景资源矿石量100万吨以上,金金属量5吨以上。

7、找矿前景分析

普查区内有已经成型的矿山——摩天岭金矿,具有和已知的成矿地质条件。根据对区内岩性、构造、岩浆活动、Au的地球化学特点、围岩蚀变和矿化显示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本区具有具有巨大的深部找矿潜力和良好的资源前景。

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矿山自行设计了1855探矿平巷,距地表130m处探到号金矿体。经沿脉控制矿体长200m且两头均未封闭,巷道内矿体平均品位5.63g/t,平均厚度6.47m,于巷道内施工少量坑道钻均见矿,矿体向深部有变富和变宽的趋势。目前已控制矿体延深450m且未尖灭。

初步估算号矿体资源储量矿石量100万吨以上,金金属量5吨以上。加上其他矿体的找矿前景,本区有望找到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