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15 内蒙古武川县炭窑沟-黄花沟一带金矿详查

勘查项目名称

 内蒙古武川县炭窑沟-黄花沟一带金矿详查

勘查面积

8.36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炭窑沟黄花窑矿区位于武川县大豆铺村东南约15km,距武川县东南约30km,距呼和浩特市北约25km。行政区划隶属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管辖。地理坐标(西安80坐标):东经:111°38′57″—111°41′57″,北纬:41°00′18″—41°01′31″。距矿区北东约14km,有呼和浩特到哈乐至四子王旗的战备公路通过,西北有简易公路与可可以力更镇连接,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大青山分水岭北侧属武川县境内,该区地貌属于侵蚀构造的中低山地形,水系切割较深。最高海拔1710.00m,最低为1516.17m,相对高差100—200m。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冬季严寒,最低气温-37,夏季炎热,最高气温34.2。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360.40mm,年平均蒸发量2135mm。冬、春季节多风。以农为主,少部为半农半牧。近年来采矿业的兴起,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中段,级构造单元为阴山断隆东段,大青山复背斜北翼。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二道凹群(Pt1E)二岩组二岩段及第四系全新统(Qhpal)。

下元古界二道凹群(Pt1E)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该套地层夹在两岩体之间,南西侧同中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为侵入接触关系,北东侧同早元古代石英闪长岩既为断裂接触,也为侵入接触关系,走向260°330°,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向,倾角40° 84°。主要岩性有硅化大理岩、片理化大理岩(Pt1ermb),褐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二云片岩、绢云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黑云石英片岩(Pt1ersch),碳质板岩夹变质砾岩(Pt1er sl+cg)。

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分布于矿区低洼沟谷内。

1)下元古界二道洼群二岩组二岩段

碳质板岩夹砾岩(Pt1er sl+cg

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主要岩性为碳质板岩夹砾岩透镜体,板岩黑灰色,隐晶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绢云母等,层厚约1-2m;变质砾岩,灰黑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直径约3-10cm。碳质板岩夹砾岩透镜体,倾向25-55°,倾角45-60°,出露面积约2900m2

二云片岩、绢云(含砾)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Pt1ersch

分布于矿区中部、西南,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走向280-350°,主体北倾、局部南倾,倾角56-84°。褐黄、绿灰、灰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局部具眼球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长石、黑云母,局部岩石具褐铁矿化,高岭土化。与中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呈倾入接触、与上覆硅化大理岩、片理化大理岩呈整合接触,出露面积约19万平方米。

硅化大理岩、片理化大理岩(Pt1ermb

分布于矿区的中部、西南、东南部,基本呈条带状分布,走向270-330°,主体倾向北、北东,局部南倾,倾角40° 85°。灰白、褐黄、浅肉红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硅化强烈,局部强钾化,浅肉红色。与绢云黑云石英片岩呈整合接触,与其北东侧褐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呈断层接触,出露面积约26万平方米。

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hps)

分布于矿区中部沿卯独庆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出露长约1000m,宽约5125m,岩层走向260°330°,主体倾向北东,倾角40° 76°。北东侧同太古代石英闪长岩为断层接触,南西侧同二道洼群二岩组二岩段的白云质大理岩呈断层接触,出露面积约9.8m2

现已查明矿区内金矿体就赋存于下元古界二道洼群二岩组二岩段中的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中,矿体顶板为卯独庆大断裂(F1)在矿区内的延伸部分,其底板为卯独庆大断裂(F1)的分支断裂(F2)。根据历年工作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发现该套地层在走向、倾向上产状变化较大,走向出现不连续呈尖灭再现和尖灭侧现的现象,倾向变化更为复杂,倾角陡缓变化较大,局部可见倾向呈倒转现象,在垂直走向的断面上呈S型现象。

2)第四系全新统(Qhpal):

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岩性为黄土、坡积物及冲洪积物砂砾石层,分布于矿区北部的沟谷内,呈指状分布,面积约25.3万平方米。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早元古代石英闪长岩(pt1δο),二长花岗岩(pt1ηγ)及中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pt2γβ)。

1)早元古代石英闪长岩(pt1δο

分布于矿区的北东侧,位于卯独庆大断裂(F1)的上盘,岩石呈灰绿色、绿灰色,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少量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其它暗色矿物。出露面积约33m2。该岩体中可见大量的片岩及大理岩捕掳体,同时在卯独庆大断裂中也可见到石英闪长岩断层角砾,故说明该套岩浆岩的时代晚于下元古界二道洼群二岩组,而独庆大断裂(F1)在该套岩浆岩侵位后仍然还有活动。

2)早元古代二长花岗岩(pt1ηγ

早元古代二长花岗岩,灰白—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它形-半自形,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该岩浆岩分布于矿区的北部,侵入于早元古代石英闪长岩中,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体现了卯独庆大断裂对岩浆岩的控制作用,出露面积约60万平方米。

3)中元古代黑云母花岩(pt2γβ

中元古代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西南侧,灰白浅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似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与下元古界二道凹群二岩组二岩段呈侵入接触,出露面积约54.9万平方米。该岩浆岩中可见绢云石英片岩、硅化大理岩的捕虏体。

在矿区卯独庆大断裂(F1)及其次级断裂(F2)之间,下元古界二道凹群二岩组二岩段地层中,出露一条长近1.0km,宽110200m的含金片理化带(即矿化带或韧性剪切退变质带)。两条断裂带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由它们活动形成的“S”型牵引褶皱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金矿体产于两组断裂带之间,造成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并产生牵引平卧倒转褶皱,矿体在其转折端变厚大,为金矿体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

卯独庆大断裂(F1)为矿化带的北界,与矿化带的顶板接触,为早期控矿构造。区域上该断裂长约30km,矿区内该断裂长约2km,宽约8-30m,走向20-40°,主体倾向北东20°,局部倾向南西190°,倾角70-80°,表现为一条强裂挤压的断层角砾岩带。断裂带内主要由硅化大理岩,绢云绿泥片岩、黑云绢云石英片岩,石英闪长岩角砾以及褐黄灰白色,紫红色断层泥组成。从力学性质看,卯独庆大断裂(F1)属正断层,它在早元古代以后形成,至中生带仍有活动,它对矿(化)体及先存矿体具一定的破坏改造作用。

矿化带底板为卯独庆大断裂(F1)的次级断裂F2 F2产于矿化带南侧,为一条下元古界二道洼群硅化大理岩、片理化大理岩顺层挤压断裂,该断裂北西端与卯独庆断裂交汇,东南端撒开与卯独庆断裂平行,走向北西280-300°,倾向北东,倾角75°。从力学性质看,F2属正断层,该断裂带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由它们活动形成的“S”型牵引褶皱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

3、已开展工作

1972年,内蒙古区域测量队进行了1:20万﹙K―49―XX﹚呼和浩特幅地质测量,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划分,对区域矿产作了全面调查,是本区较完整的地质资料,为以后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0年,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化探扫面,在本区圈出多处金异常,为找金提供了线索。

1988年,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多处金异常,其中有卯独庆金异常,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

1988年,内蒙古第一区测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测量,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进一步进行了重新系统的划分和厘定,将马家店群大理岩划归乌拉山群。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与天津所合作在大青山一带进行找金科研工作,为在该带找金指明了方向,并找到常福龙中型矿床。

1998年,内蒙古地勘一院查证卯独庆化探异常,利用地质剖面法和连续捡块样,发现卯独庆金矿床。

1998—1999年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开展1:5000地形地质测量,地表进行槽探工程揭露,系统进行刻槽取样,深部施工少量的钻探工程,圈定Au-Au-两条工业矿体,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

2000-2003年,内蒙古地质局一直将其卯独庆金矿的普查视为重点,除开展12000的地形地质测量和槽探、钻探工程外,还开展磁法、电法、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测量13.26km。其中找金效果最好的为激电方法和化探土壤测量法,由此共圈定5处视极化率异常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异常。于200311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卯独庆矿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内部资料)

20122014年,内蒙古彤力矿业有限公司再次委托内蒙古地勘一院对探矿权范围进行了详查,主要目的是对炭窑沟黄花窑矿区内存在的激电异常进行验证,同时对卯独庆矿区(采矿权内)1号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情况进行控制, 通过投入了一定的工作量(见表2-2,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发现其沿走向西北方向炭窑沟黄花窑矿区范围内隐伏有号矿体及众多盲矿体,为下一步对该区详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4、矿体特征

号矿(化)体是2013年对激电异常的深部验证时发现的,矿体呈透镜体状,沿走向及倾向为舒缓波状产出,两条矿体均产于F1F2断裂带中间下元古界二道凹群(岩)第二岩组第二岩段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中。成因类型均为绿片岩型金矿,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顶底板围岩均为二道凹(岩)群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

1号矿体特征

为了进一步控制I号矿体沿走向上的延伸特征和埋深,在18线布设了钻孔ZK1801进行深部验证,深部发现了隐伏的号矿体,随后针对号矿体按40×40勘探网度进行深部控制,分别于17线、18线、19线、20线实施钻探工程,在18线施工穿脉CM18

18线和19线深部均见到了号矿体,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号矿体形态为透镜体状,地表无出露,顶底板围岩均为二道凹(岩)群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赋矿岩石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其中号矿体由穿脉CM18、钻孔ZK1801ZK1803ZK1901控制,平均厚度5.51m,平均品位4.31g/t,含矿层片理发育,岩性为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含矿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079°,下部逐渐变陡,赋存标高在1540-1645m之间。

2号矿(化)体特征

为验证号激电异常,分别在22线、23线、24线、25线、26线实施了钻探工程,发现了隐伏的号矿(化)体,形态为似层状,地表无出露,

24线、25线、26线深部均见到号矿(化)体,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顶底板围岩均为二道凹(岩)群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赋矿岩石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号矿(化)体由钻孔ZK2401ZK2405ZK2501ZK2601ZK2605控制,平均厚度1.75m,平均品位2.27g/t,赋存标高在1450-1575m之间。

号矿(化)体均发育于下元古界二道洼群硅化、片理化大理岩夹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内,含矿层片理发育,岩性为黄铁矿化绢云绿泥片岩,含矿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570°,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3123号矿(化)体特征

18线和19线深部均见到了12号矿体, 18线穿脉CM183号矿体,地表无出露,顶底板围岩均为二道凹(岩)群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矿石矿物:矿石的矿物由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次要矿物有磁铁矿、闪锌矿、自然金,次生氧化矿物褐铁矿。脉石矿物:石英为主,次要矿物为绢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白云石。

号矿体平均品位4.31g/t, Ⅳ号矿体平均品位2.27g/t

6、资源(储)量

   矿体均为盲矿体,且控制程度不足,仅对18线附近的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求得矿石量33474.85吨,金金属量122.43kg,矿体平均厚度5.04m,平均品位4.06g/t

7、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位于卯独庆金矿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各地勘单位争相在此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已知卯独庆金矿包含于该探矿证内,已控制含矿带长4000m。该含矿带与化探异常及激电异常相吻合,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已施工钻孔深部见矿良好,由于矿体均为盲矿体,且控制程度较低,这些矿体均未连接,也无法估算资源储量,加大勘查工作力度,有望尽快取得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