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1 内蒙古彤力矿业有限公司武川县后石花金矿

矿山名称

 内蒙古彤力矿业有限公司武川县后石花金矿

矿区面积

0.1413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境内。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0°5248″—110°5314

北纬: 40°5503″— 40°5522

矿区东距武川县城90km,西距固阳县城95km,矿区向北经12km简易公路与固(固阳)—集(集宁)公路相通。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矿区位于大青山中段北缘中高山区,海拔标高16901850m,最大高差150m,基岩出露较多,冲沟发育,植被较少。

矿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34.2,最低气温-37。年平均降水量257.5mm,年平均蒸发量2178mm,风向多西北风,风速25.6m/s。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为封冻期,最大冻土层深度2.5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对照烈度7.5度。

经济以农业为主,属半农半牧区,矿业发展较快,对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水、电资源可满足矿区需求。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部内蒙台隆区,矿区北侧为临河~集宁深大断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二岩组斜长角闪岩段,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的中~高级变质岩,岩性下部为斜长角闪岩、糜棱片岩、绿泥角闪片岩,中部为大理岩层,上部为斜长角闪岩。矿区地层为单斜产出,地层产状走向60°~65°,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60°~80°,矿区金矿脉赋存在斜长角闪岩段中。

矿区构造变形类型主要为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断裂两种。

韧性剪切变形带属下湿壕~酒馆韧性剪切带中段,该带由糜棱片岩和糜棱岩组成。

脆性断裂,主要发育F4断裂,矿区东南侧发育F3 断裂。F4断裂: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心位置,即变形~变质最强带,位于大理岩的下盘与片岩接触部位,具强烈挤压破碎特征。倾向320°,倾角60°。带内构造岩为强烈压碎蚀变的大理岩和片岩粉未及岩块组成,地表多为白色断层泥出现。由于它对后期的成矿热液起了一定隔挡作用,Ⅰ号矿体赋存于F4破碎带下盘的岩石中。F3 断裂:走向65°,与F4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两侧且大致平行。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出露早元古代混合花岗岩(Pt1γ):岩石普遍糜棱岩化、片理化及蚀变,呈灰白色,压碎变余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石英25%±,次闪石35%±,斜长石35%±,磁铁矿5%±。脉岩有石英脉、长英质岩脉、超基性岩脉。

3、矿石采选

武川县后石花金矿于1989年建成投产,采选能力为50/日,2004年经扩建后采、选能力达300/日。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方案为竖井开拓,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选矿试验样品的采取方法、制样过程、样品的重量、试验程度等的内容均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国土资字[2006]771号文件《关于对固体矿产选冶加工试验送审资料有关要求的通知》及内国土资字[2009]45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地质报告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除金外全区伴生银平均品位(组合样分析结果)为7.84×10-6,达到了综合回收指标要求,生产中应加以回收。其他元素均未达到伴生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根据矿石性质,经过条件试验,推荐“破碎、磨矿(-34086%)、全泥氰化工艺流程。金浸出率93.69%,选矿试验指标较好,推荐工艺流程合理,成熟,并且易于操作。矿石属易选矿石。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环境质量良好的矿床,即Ⅰ类。

4、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金矿体3个,编号为1、Ⅰ2、Ⅲ号矿体

1号矿体地表长度480m,矿体的总体走向为30°左右,倾向270°~325°,倾角70°~90°。由27条探槽、11个钻孔及12层坑道控制。矿体厚度0.257.63m,平均1.83m。厚度变化系数为101%,金品位1.68 72.70 ×10-6,平均7.73×10-6,品位变化系数为199%。保有资源储量的金品位2.63 ×10-6

2矿体为盲矿体,矿体倾向320°,倾角6872°。在16线和8线之间,ZK8-2ZK16-1两个钻孔控制,矿体长150m,厚度0.952.85m,平均1.90m;金品位3.627.80×10-6,平均4.73×10-6,矿体产于Ⅰ1矿体顶板围岩中,距Ⅰ1矿体1520m,并与其大致平行和斜。剖面上呈透镜状。

号矿体在地表上呈脉状,矿体倾向325°,倾角85°以上。矿体地表与Ⅰ号矿体在16号勘探线以东合并为一条,7线撇开距离40m。地表控制矿体长度130m,在7线和8线之间,由3/TC10/TC14/TC18/TC112TC1TC1-162)、TC1-182)共七个探槽控制,厚度0.801.00m,平均0.90m;金品位3.874.20×10-6,平均3.25×10-6

5、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品位)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镶边结构、残余结构、溶蚀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为脉状、细脉(网脉)状及浸染状构造。

矿石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碲金矿、碲金银矿及黄铁矿(0.606%),黄铜矿(0.03%)、方铅矿(0.01%)、闪锌矿(0.02%)、毒砂等。矿石中自然金与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黄铁矿、黄铜矿的嵌布粒度较为接近,小于0.074mm的占到88.81%,大于0.074mm的只占11.19%,主要粒度范围分布在0.0740.005mm之间,还有9.51%的自然金分布在0.10.104mm之间。脉石矿物较为简单,为石英(7080%)、绢云母(白云母)(58%)、方解石(35%)。

矿石化学组分: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Au;矿床品位:Au6.1925.45×10-6,矿体保有资源储量的Au平均2.68×10-6,品位变化系数37.0976.69%;伴生有用组分Ag含量7.84×10-6,达到综合利用指标要求,其他有益组分及含量:Cu 0.05%Zn 0.01%,含量低,均未达伴生有用组分评价指标,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无综合利用价值。有害元素As含量0.001%,对选矿影响较小。

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为贫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致密块状、浸染状矿石;矿石工业类型石英脉型原生金矿石。

全矿区平均品位Au7.25×10-6

矿体围岩与夹石:矿体上、下盘围岩有糜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高岭土化等。主要矿体为充填于构造裂隙中经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含金石英脉。矿体中未见可剔除夹石。

矿床成因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床。

 

 

6、资源(储)量

截止到20131231日共提交查明资源储量金矿石(122b+333)为553688tAu金属总量为4011kg。另有预测资源量(334)矿石量13847t,金金属量45kg。全矿区平均品位Au7.25×10-6

消耗资源储量(122b+333433531tAu金属量3695kg

保有金矿石查明资源储量(122b+333)为120157tAu金属总量为316kg。另有保有预测资源量(334)矿石量13847t,金金属量45kg。保有资源储量平均品位Au2.63×10-6

深部资源储量Au金属量1431kg。后石花金矿外围探矿权由政府出资勘查,控制资源量Au金属量3500kg。我公司已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按内政发【2013114号文件精神,将该矿权配置给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