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部内蒙台隆区,矿区北侧为临河~集宁深大断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二岩组斜长角闪岩段,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的中~高级变质岩,岩性下部为斜长角闪岩、糜棱片岩、绿泥角闪片岩,中部为大理岩层,上部为斜长角闪岩。矿区地层为单斜产出,地层产状走向60°~65°,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60°~80°,矿区金矿脉赋存在斜长角闪岩段中。
矿区构造变形类型主要为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断裂两种。
韧性剪切变形带属下湿壕~酒馆韧性剪切带中段,该带由糜棱片岩和糜棱岩组成。
脆性断裂,主要发育F4断裂,矿区东南侧发育F3 断裂。F4断裂: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心位置,即变形~变质最强带,位于大理岩的下盘与片岩接触部位,具强烈挤压破碎特征。倾向320°,倾角60°。带内构造岩为强烈压碎蚀变的大理岩和片岩粉未及岩块组成,地表多为白色断层泥出现。由于它对后期的成矿热液起了一定隔挡作用,Ⅰ号矿体赋存于F4破碎带下盘的岩石中。F3 断裂:走向65°,与F4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两侧且大致平行。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出露早元古代混合花岗岩(Pt1γ):岩石普遍糜棱岩化、片理化及蚀变,呈灰白色,压碎变余结构,片麻状、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石英25%±,次闪石35%±,斜长石35%±,磁铁矿5%±。脉岩有石英脉、长英质岩脉、超基性岩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