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27 甘肃省肃北县某铜多金属矿

 

勘查项目名称

 甘肃省肃北县某铜多金属矿

勘查面积

27.72平方公里

挂牌转让价格

面议

项目简介

1、矿区概况(位置、交通、自然环境)   

普查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处于和新疆及蒙古国接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北部邻近中蒙边境。由甘肃酒泉市沿312国道西行经玉门镇至桥湾后,沿桥湾红石山公路可通达本区,全程约550km。而普查区内部除边防营下属连队间及巡逻路线上有简易砂石路外,没有其它公路,区内虽有可通行越野小车的便道。普查区属北山山系,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最高为1748m,最低为1240m,比高一般不超过160m。地形平缓,戈壁滩、岩(石)漠广布。区内无常年性河流,但发育干涸的河谷,多为间歇性流水形成,与季节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区内无井泉。区内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多风、少雨,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植被稀少,基岩裸露良好。具有高温、严寒、冬长夏短的自然特点。春季狂风肆虐,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5倍;属于严重干旱缺水地区。普查区内无居民点,在普查区周边除边防驻军外,仅有马鬃山镇固定居民点,常住人口仅数百人(驻军除外)。

 

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普查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纪绿条山组上段(C1l2),岩性主要由细粒、中粒、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绿帘阳起石角岩组成,普查区西南部及中部以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杂少量绿泥阳起石角岩,西部及东北向条带状以绿帘阳起石角岩为主局部夹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地层总体走向北东52°-70°,倾向北西,倾角30°-55°。

普查区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向(F1F2F5)、北西向(F3F4)和北北东向(F6)三个方向上的断裂构造,控制区内石英脉产出及分布。普查区褶皱根据地质填图推测为单斜,地层总体走向北西142°~170°,倾角30°-55°。通过填图工作共发现规模不等的石英脉十余条,近直立产出。其中5条分布在普查区北部,4条分布于普查区中部,3条分布于普查区南部,走向以北西向和北东向为主,次为近东西向。延长约50m-260m,厚度约0.50m-10.00m不等。

普查区内的岩浆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体、钾长花岗岩脉及两处辉绿岩脉,分布于普查区的西侧。

3、已开展工作

2012年至2016年分年度先后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包括地、物、化扫面工作和异常查证工作,利用探槽、钻探对主要异常进行了揭露和验证工作,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果和认识:
    (1)通过1/1万地面磁力测量、激电测量和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磁异常7处、2个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区域和岩屑地球化学组合异常5处,另有和北西向带状分布的铜、钼异常和南北向分布的金、银异常;
    (2)通过对北西向铜异常带开展探槽揭露工作,控制了一条北西向的铜矿化带,探槽工程控制了北西向的铜异常带,该铜矿化带由TC4TC6TC14-8控制,该铜矿化带延长约350m,厚度1-3m,产状46°∠85°,见孔雀石化、少量黄铜矿和细粒黄铁矿,偶见星点状方铅矿,铜平均品位为0.54%,围岩为英云闪长岩体,属于断裂控矿。2014年在2号和6号勘探线上布置两个钻孔ZK2-1ZK6-1,进尺分别为209.58m140.59m,经采样化验分析,未见铜矿化体。
    (3)另在该铜矿化带北西向延长方向继续追索,发现该构造带规模较大,延长1.00km左右,沿构造带地表局部见孔雀石化石英脉,但采样化验未见矿化体。该北西向构造带铜矿化不均匀。

4、找矿前景分析

经过各年度普查工作,该矿权区主要的找矿成果为地表发现的硅化破碎蚀变岩型铜矿化带,地表控制延长约350m,厚度1-3m, 铜平均品位为0.54%,推测该该铜矿化带矿化不均匀,延长延深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