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矿区地质概况(所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
本区内岩浆岩发育广泛(约占图幅面积的93%),而地层出露较少。主要出露的地层为白山群中亚群(C1bs22)斜长片麻岩(图3-1)。厚度大于506m,分布于工作区北部。总体走向为230°-240°,北倾,倾角60°-75°。
工作区位于东西向的骆驼峰-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上,主断裂的南侧,该断裂带为南部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的分界线。
本区位于双沟山-红石山复向斜的南翼一部分,绝大部分为侵入岩所占据,主体层位为下石炭统白山群中亚群,构成产状北北西倾的单斜构造。工作区内主要有三组不同方向的断裂,近东西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弧形等三组,北部以近东西向构造为主,南东部以北西向为主,后期叠加近南北向弧形构造,这些构造控制了区内辉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等各种岩浆岩脉的产出,其中辉绿玢岩脉主要沿近南北向弧形构造分布。区内的岩浆岩主要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穿插于其中的辉绿玢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及少量石英脉等脉岩。区内主要由岩体覆盖,占工作区总面积的90%以上。
|